• 注册
  • 登录
  • RSS
趣福网
新闻 图片 下载 专题
  • 首页
  • 解签
  • 占卦
  • 神祗
  • 命理
  • 风水
  • 血型
  • 技巧
  • 对联
  • 民间奇術
  • 武术
  • 养生
  • 奇门遁甲
  • 谈天说地
  • 开天辟地
  • 诸神
  • 上古三代神仙
  • 秦汉仙人

Time:

  • 首页
  • 神祗 > 诸神 >

普贤菩萨

2013-01-23 07:12:57   来源:   评论:0 点击: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法号尊称
 
     普贤菩萨,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 ,或 Vishvabhadra。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、三曼陀菩萨。曾译遍吉菩萨。中国佛教四大菩萨(观音菩萨、文殊菩萨、地藏菩萨、普贤菩萨)之一。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右、左胁侍,被称为“华严三圣”。是象征理德、行德的菩萨,同文殊菩萨的智德、正德相对应。许多日本真言宗人士认为卫护佛门的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化身,密教是由金刚萨埵所开创。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,认为普贤菩萨是普贤王佛的报身。
 
     普贤菩萨是具足无量行愿、普现于一切佛刹的大乘圣者,与文殊菩萨为释迦牟尼佛之胁士。即文殊驾狮子侍如来之左侧,普贤乘白象侍右侧。若以此二胁士表法,文殊师利显智、慧、证,普贤显理、定、行,共诠本尊如来理智、定慧、行证之完备圆满。文殊、普贤共为一切菩萨之上首,常助成宣扬如来之化导摄益。
 
     因何名为普贤?《悲华经》说:‘我行应当胜诸菩萨。宝藏佛言,以是因缘,今改汝字,名曰普贤。’对普贤一名的解释,历代大师各抒己见,今取唐宗密大师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》的解释。

     (1)约自体说:体性周遍曰普,随缘成德曰贤。
     (2)约诸位说:曲济无遗曰普,邻极亚圣曰贤。
     (3)约当位说:德无不周曰普,调柔善顺曰贤。
 
     普贤与文殊为释尊的二胁士,普贤侍右,主侍定德门,文殊侍左,主侍智德门。表示如来教法,是行解并进,定慧双修。唐清凉国师对此解释非常透彻。他在华严三圣圆融观中,明二圣三对表法:
 
     (1)普贤表所信如来藏。故《理趣般若经》云:一切众生皆如来藏。普贤菩萨自体遍故,初会即入如来藏三昧。文殊表能信之心,《佛名经》说:‘一切诸佛,皆因文殊发心故。如善财始见,即发大心。’
 
     (2)普贤表所起万行,一切经中,皆说普贤行愿。文殊表能起之解。故弥勒对善财说:‘汝先得见诸善知识,闻菩萨行,入解脱门,皆文殊之力也。’
 
     (3)普贤表证空出缠法界,《华严经》说:身相如虚空故,善财见之,即得智波罗密者,依体起用故也。文殊表能证大智,显其有智方证理故。
 
     然此二圣,各相融摄,依体起行,行能显理。普贤与文殊,象征学佛要有信有解。信而无解,信是无明;解而无信,解是邪见。因此,这二位大菩萨,在释尊的常随菩萨众中是不能分离的一对。
 
普贤菩萨圣诞日
 
     农历二月廿一日是普贤菩萨的圣诞日。据史书记载:中国佛教古德拾得大士,是普贤菩萨的化身。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,一日行经赤城道旁,闻草丛中有儿童啼哭,趋前视察,见一小孩约十来岁,询其姓名,答:‘我无家、无姓、亦无名。’丰干禅师愍其无依,带回国清寺,交库房当茶童。因是拾来,名之拾得。
 
祝圣仪规

     (香赞)戒定真香,焚起冲天上,弟子虔诚,热在金炉上,顷刻纷纭,即遍满十方,昔日耶输,免难消灾障。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(三称)
 
 
普贤十忍
     在《华严经▪十忍品》里,普贤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,若得此十忍,即能于一切佛法无碍无尽。
 
音声忍
     菩萨对佛所说一切教法,不惊不怖不畏,深信悟解,爱乐趣向,专心忆念,修习安住。
 
顺忍
     菩萨能于诸法思维观察,平等无违,随顺了知,令心清净,正住修习,趣入成就。
 
无生法忍
     菩萨不见有少法灭。何以故?若无生则无灭,若无灭则无尽,若无尽则离垢,若离垢则无差别,若无差别则无处所,若无处所则寂静,若寂静则离欲,若离欲则无作,若无作则无愿,若无愿则无住,若无住则无去无来。
 
如幻忍
     菩萨知一切法,皆悉如幻,从因缘生。于一法中解多法。于多法中解一法。菩萨了达诸法如幻已,则了达国土、众生、法界、世间,悉皆平等,了达佛出现平等,了达三世平等,成就种种神通变化。菩萨虽成就佛国土,知国土无差别;虽成就众生界而知众生无差别;虽普观法界而安住法性,寂然不动,虽达三世平等而不违分别三世法;虽成就蕴处而永断所依;虽度脱众生而了知法界平等,无种种差别;虽知一切法,远离文字,不可言说而常说法,辩才无尽;虽不取度化众生事而不舍大悲,为度一切众生转于法轮;虽为开示过去因缘而知因缘性无有动转。
 
如焰忍
    菩萨知一切世间,同于阳焰。譬如阳焰,无有方所,非内非外,非有非无,非断非常,非一色非种种色,亦非无色,但随世间语言显示。菩萨如实观察,了知诸法,现证一切,令得圆满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如梦忍
     菩萨知一切世间如梦。譬如梦,非世间非离世间,非欲界,非色界,非无色界,非生非灭,非染非净,而有示现。菩萨观一切世间,悉皆如梦,无有差别。
 
如响忍
     菩萨观如来说法声音,悉同于响。虽非内非外,非内外出,而能示现善巧名句,成就演说。譬如谷响,从缘所起,而于法性,无有相违。菩萨观察一切众生,以广长舌相而为演说,其声无碍,遍十方土。菩萨虽知声无起而普现音声;虽知无可说而广说诸法。妙音平等,随类各解,悉以智慧而能了达。
 
如影忍
     菩萨非于世间生,非于世间没;非是世间,非出世间;非修菩萨行,非舍于大愿;虽常行一切佛法而能办一切世间事;不随世间流,亦不住法流。譬如日月、男子女人,于明镜等清净物中而现其影,影与明镜,非一非异,非离非合。菩萨亦如是,于无二法中,分别二想,善巧方便,通达无碍。菩萨成就此忍,虽往诣十方国土,而能普现一切佛刹,亦不离此,亦不到彼,如影普现,所行无碍。
 
如化忍
     菩萨观世出世间法,一切如化。观世间染法如化者:一切众生意业化,觉想所起故;一切世间诸行化,分别所起故;一切苦乐颠倒化,妄取所起故;一切世间不实化,言说所现故;一切烦恼分别化,想念所起故。观出世间净法化者:清净调伏化,无分别所现故;于三世不转化,众生平等故;菩萨愿力化,广大修行故;如来大悲化,方便示现故;转法轮方便化,智慧无碍,辩才所说故;菩萨行如化忍,能不住世间,不离世间;不住于法,不离于法。菩萨安住如化忍时,悉能满足一切诸佛菩提之道,利益众生。
 
空忍
     菩萨了知一切法界,一切世间界,一切法犹如虚空,以无想、无起、无二故。一切众生、一切佛、一切佛力犹如虚空,以无所行,无分别,无差别故。一切禅定,所说一切法,一切佛身犹如虚空,以三际平等,不可言说,无著无碍故。菩萨修空忍,能证知一切诸法而无分别;严净一切佛国而无所依身。通达一切波罗密,普坐一切金刚之座,普发一切随类之音,为一切世间,转于法轮,未曾失时。
 
故事传说
 
     普贤菩萨,行愿无穷,分身尘刹,随缘教化众生。据史书记载:中国佛教古德拾得大士,是普贤菩萨的化身。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,一日行经赤城道旁,闻草丛中有儿童啼哭,趋前视察,见一小孩约十来岁,询其姓名,答:‘我无家、无姓、亦无名。’丰干禅师愍其无依,带回国清寺,交库房当茶童。因是拾来,名之拾得。
 
     由于拾得聪明伶俐,三年后升任斋堂香灯,及执掌出食等杂事。一日,四顾无人,竟登座与所供奉的圣像对坐而食,还呵斥圣像小果,焦芽败种。事被知库灵熠禅师看见,责其对圣像不恭,可能头脑有毛病,罢其香灯职,派往厨房洗碗碟,常将多余饭菜,盛于竹筒,赠其挚友寒山子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有一次,寺中饭食花果被鸟啄食,拾得竟执杖打寺中供养的山神像,责其守护伽蓝不力,有失职责,枉受沙门供养。当晚寺僧,皆梦见山神说:‘拾得打我,骂我。’灵熠禅师至山神像前视察,果见山神像有杖打痕迹,始知拾得来历不凡。
 
     拾得与寒山子时相往来,还常对人说佛法。但人不信,反而讥诮怒骂,甚至打之。寒山对拾得曰:‘世间人秽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轻我、贱我、恶我、骗我、我该如何对他?’拾得答曰:‘那只有忍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,再过几年,你且看他。’
 
     后拾得掌牧牛之职,一日,正值寺中半月布萨,律师正为僧众在堂中说戒。拾得驱牛群到法堂前倚门而立,并抚掌笑曰:‘悠悠哉,聚得作相,这个如何?’说戒和尚怪其不敬,怒斥曰:‘下人疯狂,破我说戒。’拾得见其嗔心起,即说偈曰:‘无嗔即是戒,心净即出家;我性与汝合,一切法无差。’戒和尚见拾得嘻皮笑脸,气得下堂来打拾得,要他驱牛出去。

 
     拾得曰:‘我不赶牛了,这群牛,皆大德前生的知事僧,它们都有法号,不信,且看我叫它们出来。’随即对牛群说:‘前生律师弘靖站出来。’即有一白牛作声而过,又曰:‘前生典座光超出来,’又有一黑牛应声而出。拾得又叫:‘直岁靖本出来,’又有一牯牛应声出来,最后,拾得牵一牛说曰:‘前生不持戒,人面而畜心,汝合招此咎,怨恨于何人,佛力虽广大,汝却辜佛恩。’
 
     自此,僧众始知拾得,并非凡间俗子,不再以疯子看待。后因阿弥陀佛化身的丰干禅师,对丘太守说:寒山拾得,是文殊普贤的化身,圣迹显露,与寒山子同离国清寺,后不知所终。
 
     文殊、普贤两位大士,一为诸佛母,一为诸佛长子,公孙二人,常在十方诸佛前,共作佛事,游戏人间,常在一起。淳熙年间,文殊菩萨应身为兜率寺戒阇黎时,普贤菩萨亦同时化身为周氏女,排行第七,人皆称她周七娘。生时便有种种神异,长大后不肯嫁人,每天行乞于市,晚常宿于普济桥下,常与戒阇黎在一起,妙行莫测。时人不解,笑为疯婆。后有圣者歌曰:‘戒师文殊,周婆普贤,随肩搭背,万世流传。’后人始知是菩萨应世。
 
峨眉道场
 
     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,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。因山势逶迤,“如螓首蛾眉,细而长,美而艳”故名。山脉峰峦起伏,重岩叠翠,气势磅礴,雄秀幽奇,素有“峨眉天下秀”之美称。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。主要庙宇及景区有报国寺、万年寺、伏虎寺、仙峰寺、清音阁、洪椿坪、洗象池、峨眉金顶等十余处。
 
普贤十大行愿
 
一者敬礼诸佛:
所有十方世界中,三世一切人师子,我以清净身语意,一切遍礼尽无余。
 
二者称赞如来:
各以一切音声海,普出无尽妙言辞,尽于未来一切劫,赞佛甚深功德海。
 
三者广修供养:
以诸最胜妙华鬘,伎乐涂香及伞盖,如是最胜庄严具,我以供养诸如来。


 
四者忏悔业障:
往昔所造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嗔痴,从身语意之所生,我今一切皆忏悔。
 
五者随喜功德:
十方一切诸众生,二乘有学及无学,一切如来与菩萨,所有功德皆随喜。
 
六者请转法轮:
十方所有世间灯,最初成就菩提者,我今一切皆劝请,转于无上妙法轮。
 
七者请佛住世:
诸佛若欲示涅盘,我悉至诚而劝请,唯愿久住刹尘劫,利乐一切诸众生。
 
八者常随佛学:
我随一切如来学,修习普贤圆满行,我愿常随三世学,速得成就大菩提。
 
九者恒顺众生:
悉除一切恶道苦,等与一切群生乐。我常随顺诸众生,圆满无上大菩提。
 
十者普皆回向:
所有礼赞供养福,请佛住世转法轮,随喜忏悔诸善根,回向众生及佛道。

上一篇:文殊菩萨
下一篇:地藏菩萨

相关热词搜索:普贤菩萨

神祗集

  • 道教节日
  • 土地公与财神爷
  • 太岁君
  • 雷公
  • 城隍爷
  • 东岳大帝
  • 关圣帝君
  • 何仙姑
  • 蓝采和
  • 曹国舅
  • 李铁拐
  • 韩湘子
  • 张果老
  • 吕洞宾
  • 汉钟离
  • 道教八仙
  • 陆修静
  • 寇谦之
  • 陶弘景
  • 三茅真君
  • 葛洪
  • 葛玄
  • 许逊
  • 张三丰
  • 孙思邈
  • 扁鹊
  • 王灵官
  • 赵公明元帅
  • 玄天上帝
  • 文昌帝君
  • 三官大帝
  • 天妃娘娘
  • 碧霞元君
  • 斗姥天尊
  • 白玉蟾真人
  • 陈泥丸真人
  • 薛道光真人
  • 石杏林真人
  • 张紫阳真人
  • 南五祖
  • 孙清静仙姑
  • 王玉阳真人
  • 王玉阳真人
  • 郝广宁真人
  • 马丹阳真人
  • 谭长真真人
  • 刘长生真人
  • 邱长春真人
  • 道教七真
  • 重阳祖师
  • 海蟾祖师
  • 纯阳祖师
  • 正阳祖师
  • 少阳帝君
  • 道教五祖
  • 创成道教张道陵天师
  • 老子
  • 三皇五帝
  • 天皇大帝和土皇地祇
  • 北极大帝和长生大帝
  • 四御
  • 昊天玉皇上帝
  • 三清三境
  • 道教三祖
  • 刘安
  • 巫炎
  • 褰山老父
  • 王母使者
  • 上元夫人
  • 茅金 茅面 茅...
  • 子主
  • 王探
  • 鲍叔阳
  • 董子阳
  • 司马季主
  • 魯少千
  • 刘京
  • 苏仙公
  • 河上公
  • 李意期
  • 裴元仁
  • 韩稚
  • 匡俗
  • 朱仲
  • 清平吉
  • 周栖野
  • 张良
  • 黄石公
  • 丙穴道人
  • 马成子
  • 孔丘明 何紫霄
  • 梅姑
  • 毛女
  • 郭四朝
  • 卢遨
  • 华子期
  • 华子期
  • 食神格歌诀
  • 周正实
  • 太乙淘金歌关囚
  • 站桩功陆地行舟
  • 心易触机占断法
  • 占风雨阴晴
  • 八卦占事
  • 二十四香谱
  • 弥勒菩萨
  • 除盖障菩萨
  • 地藏菩萨
  • 普贤菩萨
  • 文殊菩萨
  • 太极生生神数
  • 三才神算
  • 观音灵课
  • 阴阳神签
  • 文王神卦
  • 灵棋经
  • 诸葛神算
  • 9

赵公明元帅

赵公元帅,亦称赵玄坛,讳朗,字公明。道教所奉的财神,秦时得道于终南山。后为张道陵天师,收..

  • 1

张紫阳真人

(九八四~一○八二)北宋道士。悟真紫阳真人姓张名伯端,字平叔,浙江台州天台县人。力习儒业..

  • 47

纯阳祖师

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,也称孚佑帝君。姓吕讳岩,号纯阳子,自称回道人。唐德宗贞元丙子(七九六..

  • 1

土地公与财神爷

土地社神,俗称里社之神曰「土地」。《公羊传》注:「社神者土地之主也」。盖各地凡有里社必祀..

  • 2

陈泥丸真人

宋代道士。泥丸翠虚真人姓陈名楠,字南木,号翠虚,广东惠州博罗县白水山人。好黄老道学,先遇..

文章搜索

  • 粤ICP备12070382号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联系方式
  • 版权声明
  • 招聘信息
  • 友情链接
  • RSS

©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.